
今年2月23日晚10时05分,武汉市江岸区二七街雷苑小区门岗值班保安吴茂国,交班前仔细检查小区居民出入登记表。

“方舱医院读书哥”的走红,喻示着安心和信心也是抗疫良药。

今年2月4日,湖北省中医院门口,环卫工人正在进行消毒作业。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邓伟
在这场严峻斗争中,武汉人民识大体、顾大局,不畏艰险、顽强不屈,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,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,作出了重大贡献,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、高风亮节。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,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,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。
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(2020年3月10日)
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,这是一场不分前方后方的总体战、阻击战。
“大家共同来坚定信心,一定会打赢这一场战疫!”
关键时刻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、亲自部署,带给荆楚人民巨大的鼓舞和信心。
荆楚大地上,各行各业、无数平凡的人们团结奋战、无私奉献。他们识大体、顾大局,守阵地、勇担当,无惧风雨、共克时艰。
一道道微光,汇聚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;
一次次行动,彰显同舟共济的家国情怀。
坚守岗位的平凡人,选择了勇敢逆行—— “这样的订单,我必须送”
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。
大年初一,快递小哥吴辉正在家中休息。当他看到网上一张医护人员吃泡面的照片时,立即接下一个送往中南医院呼吸内科的快递订单。
这份订单的备注里这样写着:“妈妈做的饭,给爸爸送去,我爸爸是前线医生,谢谢小哥了。”
交出快递的那一刻,吴辉眼眶泛红。第二单,他送到了武昌医院。这两家医院,都是发热门诊定点医院。
“这样的订单,我必须送!”吴辉说,能为抗击疫情出点力,是他在这座城市奔走的最大价值。
活,总得有人干;活,总有人在干!
虽然,新冠肺炎病毒带来的未知恐惧,弥漫在城市上空,但每一个坚守岗位的平凡人,都选择了勇敢逆行。
1月23日,武汉开始抢建火神山医院。
中建二局三公司员工余涛自发组建了一支43台车的曙光志愿车队,为火神山工地运送物资。
个体户陈昌志听说工地缺机械,二话不说把自家挖掘机开来,还自掏腰包雇了一名驾驶员,两个人连轴转、换着开。
“自发自愿,不计回报。”陈昌志说,这种时候,还谈什么条件?
38岁的推土机司机刘。涣20多个小时没合眼。临行前,他告诉老婆孩子,特殊时期,只能舍小家顾大家,等医院建好再回家过年。
“一松劲就怕耽误事,得绷紧了弦抓紧干。”运砂车司机张磊说,“只要武汉需要,我们可以一刻不停!”
从1月23日到2月2日,4000余名工人奋不顾身,夜以继日,仅用10天便让一座建筑面积3.39万平方米的医院拔地而起,令世界惊叹。
肩上的担子只能加,不能减—— “越是关键时刻,越不能退缩”
2月,疫情防控任务最重时,正是武汉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。
每一个清晨,城市尚未苏醒时,年过六旬的董守芝便会出现在浓雾笼罩的三眼桥路上,步子又快又急。她是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书记。
董守芝像年轻人一样,楼道消杀、入户排查、上门送菜,样样抢着干。
“越是关键时刻,越不能退缩!”董守芝说,只要还在岗位,肩上的担子就只能加,不能减。
一连几个月,董守芝带领24名社区干部,加上50多名下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,承担着1.6万多人的柴米油盐供应和日常管控。
何止一个董守芝?
“你们都不用去,我去!”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水岸星城社区发现第一例密切接触人员时,谁配合医生、民警上门工作?
33岁的社区书记彭婧说:“我也怕感染,但再怕也不能退缩。如果必须要有一个人倒下,那只能是我!”
社区干部们冲锋在前的身影,如点点星光,洒满城市,温暖着每一个人,织密着群防群控网。
在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,00后女大学生谢小玉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忙碌而又疲惫的身影,报名成为志愿者,为200户居民买菜买药。作为社区里最年轻的志愿者,她承担了路程最远的配送线。
3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东湖新城社区座谈时,当场为她点赞。
习近平总书记说,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,但现在看,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,不怕苦、不怕牺牲。
为车队放行时,值守人员深深鞠躬—— “在平凡之中,收获着感动”
同道而相益,同心而共济。
3月5日,共青团湖北省委、湖北省志愿者协会发布《致全省青年志愿者的一封家书》。
“此时此刻,你们也许正肩扛物资挥汗如雨,也许正为群众的生活忙碌奔波,也许正深入社区乡村排查隐患。你们之中有党员和团员,有企业家和普通职工,有社会组织负责人和爱心市民,有老师和学生,有快递小哥和外卖送餐员,你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——青年志愿者。你们是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,你们的平凡而伟大必将被六千多万荆楚儿女铭记,我们永远是一家人。”
《家书》中的这段暖心话,让千千万万“红马甲”心潮澎湃。
“我们都是普通人,做着平凡的事,也在平凡之中,收获着感动。”武汉市青山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队员说,疫情之中,他们帮忙转运过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物资,无数次被同胞们的袍泽之情感动,记忆最深的是发生在入城高速公路路口的一幕。
那是2月6日晚上,队员们正在北湖收费站值守,6辆满载着蔬菜的四川牌照大卡车疾驰而来。车上贴着红色横幅:“武汉不怕,我们来了!”“汶川感恩,武汉加油!”
“当年汶川地震,100多名伤者在武汉得到免费救治,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报恩。”车队领队是一名姓赵的村支书,他朴素的言语,让路口的值守人员热泪盈眶。
车队通过时,高速路口所有的值守人员自觉站成一排,深深鞠躬。
他们说,那时,有一股暖流,在心底升腾。那是同舟共济、共克时艰,那是不分彼此、守望相助。湖北的背后,站着整个中国!
有一组数字永远铭记——
抗疫期间,社会各界向湖北捐款151亿元、捐物1.59亿件。